服務公院35載見證青山病房迫爆 醫生:精神病人似天氣時好時差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06/03 08:00

最後更新: 2020/05/08 13:19

分享:

分享: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精神科顧問醫生鄧麗華今年獲頒醫管局傑出員工獎。(張永康攝)

香港人壓力大,精神健康問題日漸普遍,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精神科顧問醫生鄧麗華行醫35年,曾於80年代在青山醫院工作,見證「床同床之間無空間」的病房迫爆環境,亦試過走進社區探訪隱蔽個案。在她眼中,精神病患者猶如天氣,病情時好時壞,勉勵年輕醫生保持盼望,耐心照顧病人。

鄧麗華在1983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擔任1年實習醫生後,84年便開始在公立醫院精神科工作,輾轉到過多間醫院,至1995年轉至東區任職精神科顧問醫生。

鄧曾在80年代調至青山醫院工作3年多,她形容當時的病房環境「不理想」,每名醫生平均跟進100名住院病人,

一間病房可以瞓100人,床同床之間無空間。

鄧憶述當時不少病人長期住院,不想轉變,她初時轉到青山時,更試過因為替病人「減藥」,差點被病人襲擊。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精神科顧問醫生鄧麗華行醫35年,曾於80年代在青山醫院工作,見證過病房迫爆環境。(張永康攝)

隨着精神科服務分區化,更多公院提供精神科住院服務,而且社區配套加強,住院人數減少,青山醫院住滿2000人的擠迫情況不再,鄧現時工作的東區醫院每名醫生也最多跟進20名住院病人,但她直言社會壓力大,焦慮等情緒問題多,精神科服務需求大,需要醫社校合作,及早介入個案。

鄧早於97年推動東區醫院成立社區精神科服外展隊,由社福機構轉介隱蔽個案,其中一名抑鬱女病人萌生自殘和傷害家人的想法,鄧出隊上門探訪,成功令對方打開心窗訴說心事,並願意入院接受治療,病情漸趨平穩,鄧一直跟進至今。

鄧今年獲頒醫管局傑出員工獎,她分享自己行醫的座右銘,勉勵年輕醫生要保持盼望,

病人好像天氣,有時好天,有時有差嘅日子,但仍要保持盼望,想想如何處理,保持耐性,過咗就變回穩定。

她形容自己的工作講求全人照顧的身心社靈評估,相當具挑戰性,透過長線跟進,她亦能獲得滿足感,部分病人更是由她轉至東區後跟進至今,歷時長達24年,面對下月即將退休,她跟病人也感到不捨,透露計劃在今年9月參與退休後重聘計劃,重返公院。